发布:2024-6-28 8:53:26 | 点击:10 | 用户:Lisa | 出自:聘外易 |
---|---|---|---|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跨越文化的环保之桥:外籍教师与社区垃圾分类的故事 在云岫名苑这个宁静而绿意盎然的小区里,一场关于环保与文化交融的小故事悄然上演,不仅加深了中外居民之间的友谊,更生动诠释了垃圾分类这一全球性环保行动在中国基层社区的生动实践。 去年下半年,舞阳街道舞阳社区云岫名苑19幢迎来了三位特殊的客人——来自澳大利亚的外籍英语老师(澳大利亚外教)。他们的到来,为小区增添了多元文化的气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挑战:如何快速融入并参与到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初来乍到,面对浙江的垃圾分类制度和智能化的投放设备,三位老师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对于习惯了自己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区内配备的AI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虽然先进高效,但对不熟悉操作的外籍友人来说,也成为一个暂时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 就在这时,一位平凡而又关键的人物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点位上的垃圾分类一线督导员戴连珍。戴阿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成为了三位外籍老师的垃圾分类“启蒙老师”。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手势比划告诉外籍老师当地垃圾分类如何分,从可回收物到有害垃圾,从易腐垃圾到其他垃圾,每一个类别,每一种物品,戴阿姨都一一示范,确保他们能够完全掌握。 AI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作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特色,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对于不熟悉操作的外籍教师来说,一开始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戴连珍的耐心指导和手把手地操作示范下,他们慢慢掌握了操作技巧,能够在设备上准确投放各类垃圾。 经过半年的居住与学习,这三位外籍老师在一线督导员戴连珍的悉心指导下,从垃圾分类的初学者成长为熟练的环保践行者,能够自主、准确地完成垃圾分类,成为了社区环保工作的亮点。垃圾分类,这个看似日常的行为,成为了他们与中国文化深入交流的桥梁,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与努力。 学期结束之际,当离别的时刻来临,三位老师决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精心准备了一束鲜花和一封手写信,亲自送到了戴连珍阿姨的手中,表示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宝贵的记忆,带回自己的国家,继续传播环保的理念。信中,他们表达了对戴阿姨的深深谢意与祝福。 这一温馨的场景,不仅是对一线督导员戴连珍工作的认可,更是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肯定。收到感谢信后,舞阳社区及运营企业伏泰纳故项目部工作人员前往垃圾分类点位给戴阿姨送去了慰问与表扬,赞许了她作为一线工作者的专业与敬业。 舞阳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自推行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三位外籍教师的经历,不仅展示了社区环保教育的成果,也展现了在环保这一全球议题上,通过教育与指导,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可以跨越障碍,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环保不分国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学习,我们可以将环保理念深植人心,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绿色、美好的地球家园。 跨越文化的环保之桥:外籍教师与社区垃圾分类的故事 |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