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4-4-28 10:14:26 | 点击:10 | 用户:Lisa | 出自:聘外易 |
---|---|---|---|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国际人才港”落户南中轴地区 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首届“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据悉,为吸引服务更多海外学生回国发展,北京市(北京外教招聘)首家“国际人才港”将落户南中轴地区,针对入驻国际人才港的优秀人才团队,北京市丰台区还将定制推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三个一批’支持计划”,扶持青年创业。为加强人才交流,京津冀三地围绕留学人才的协作发展日益提速,在论坛举办当天,三地五单位还共同签署了“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重要人才库 留学人员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是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主阵地,留学人员要勇当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近40年来,随着我国与海外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深,越来越多学子开始选择到海外深造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累计至少640万留学生跨出国门,到海外深造;同时,还有430万海外留学生回到中国投身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对广大留学人员而言,创新创业是报国圆梦的阶梯。进入新时代,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指引下,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涨,在教育科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大显身手。 以西湖大学为例,据施一公介绍,近几年西湖大学已有230位优秀科学家加盟,担任博士生导师,他们绝大部分是留学归国人员。既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出国门的早期留学生,也有“90后”的新一代留学生。 现场签约 留学人才回国热情高涨,如何从政策端对其做好扶持成为关键。以京津冀为例,目前三地欧美同学会正开展深度协作,推动留学人才交流。 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在论坛举办当天,京津冀三地欧美同学会与中央企业欧美同学会、中国科学院留学人员联谊会共同签署了“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明确三地五单位在产业和人员互动、协同创新、产业协作、联谊交流等方面合作的具体举措。 为推动更多留学人员回国投身建设,论坛举办当天,中关村丰台园与包括康奈尔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等在内的5家招才引智学联伙伴进行了现场签约。同时,5家国际知名的高校留学人才创新企业也签约入驻中关村丰台园。 本场签约不仅吸引了海外归国留学生,也有外籍来华留学生参与。例如,签约入驻中关村丰台园的于中美(Jong-May Urbonya)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于中美选择了留在中国创办企业,用数字科技赋能中国古诗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大人才”观 为吸引扶持更多留学人才归国就业创业,推动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产业集聚,北京市首家集“政务+文化+生态+市场”要素于一体的“国际人才港”将落户南中轴地区。“国际人才港”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辐射京津冀协同发展、集聚全球人才”的定位,秉持“大人才”观,聚焦全域人才服务,构建更加创新、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港群体系。 针对入驻国际人才港的优秀人才团队,丰台区将定制推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三个一批’支持计划”,为青年人才来区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同时聚焦青年学子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等多元需求,实施“启航计划”“陪跑计划”“扶摇计划”,举办“青创人才周”等活动,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据介绍,近年来,丰台区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开展学子回家系列活动。丰台区还举办了丰台人才大会,与在京高校重点企业建立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关系,发布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机会清单,释放人才培育、产业协同、生态优化三大类12项近千条机会清单,推动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 |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