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学校简介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注册类型:A2 ,注册编号:1103104
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学校于1992年提出并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自此,学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环境设施一流、办学质量优秀的现代化学校,享誉京城内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学校回归公办。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学校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4000余名学生,形成1430个教学班,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
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现有特级教师 28人,高级教师175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中方博士60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4人,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哥伦比亚等世界名校的69名外籍教师。此外,学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大、清华、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包括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学生自由选择。
这套由分层与分类、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选择性,除了少数必修课程外,大部分都是选修课程,所有的课程排入每周的正式课表。学生不仅选课程,还可以选择学习时段,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与每一位学生联系起来,构建起每一位学生自己的学习系统。
学校还相继开设了中英合作项目(A-Level)、中美合作项目(AP)、国际文凭组织合作项目(IB)三个国际课程,将国外课程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引入我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打造学科教室,全面实施选课走班
通过选课,每位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在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而老师们,则在各自固定的教室里等待学生上课。通过走班上课,有选择的课程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真正变为现实。
传统的行政班转变为教学班,教室需要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为此,我们大力打造学科教室。一方面,从单一功能转变为上课、读书、实验、讨论、教研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教室更具学科特点,各种学习资源进入教室,走进学生的身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我们还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建立了电子工程、粒子物理、纳米材料、水资源分析、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高端实验室。
创新学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为了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实施了“大小学段制”。每个学期分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大学段主要进行统一课程的集中学习,两个大学段之间的小学段,为期2周,不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规划,既可以到校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到校外社会和实验基地进行实地体验学习等等。小学段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与诊断体系
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课程实施,必然需要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随时随地的记录和反馈,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状态,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推动器,也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评价体系变革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业诊断。我们把考试转变为诊断,通过诊断分析,帮助学生查找问题,为改进教与学提供服务。同时,个性化的学生学业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借助网络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也提供每一位学生不同角度的学业发展信息,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提供服务。
构建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
随着选课走班的实施,原来的班主任管理模式被打破,面对拥有了自主选择权、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日渐凸显,我们逐渐建立起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行政班和班主任的消失,任课教师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大大增加。每一位教师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他们不仅要负责学科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和人际交往。当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者,学校就实现了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还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结合起来,构成一张和谐的网络。按照“评优体系引导+基本行为规范为底线”的思路,我们改革了评优体系,让具有不同潜质和能力、特长的学生展露出来,发挥优秀学生正能量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出台了“学生在校基本行为规范”,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学习并认真遵守。
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状态、教师情态和学校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课程的适切度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学生的自我负责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日渐增强。三是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四是资源服务于学生,学校整体状况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高度认可。五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并逐渐具有了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
一流的教育带来一流的办学成绩。2012年高考,600分以上219人,是海淀区600分以上人数超过200人的两所学校之一。63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2013年高考,首届走班选课的363名学生参加高考,650分以上199人,北大清华录取人数达到81人,均列北京市前列。与此同时,更多学生走进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莱顿大学等欧美名校和港澳大学,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彰显。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艺术教育金帆奖、北京市电化教育先进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等,并成为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等10余个单位各级各类教育课题项目的实验学校。2006年和2007年,在由北京晨报、新浪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共同组织进行的“京城教育调查”活动中,我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中学”、“市民满意度最高的中学”、“毕业生最具竞争力的中学”。学校党组织2011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与时俱进,追求创新,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生态,让他们逐步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