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13日 16:30 来源:山东商报
在过去的20多年里,理查德·希尔斯似乎只做了以下这几件事——查阅学习尽可能多的汉字,创建“汉字字源网”,逐一整理这些汉字数千年来的演变:甲骨文、小篆、金文,繁体字、简体字……再将这些成果放置于那个自己创立的简陋网站上,将汉字的历史演变,直观的呈现给全世界。
但现实还是有些尴尬,理查德这次“出名”,竟是为了汉字研究,他已经花光了自己所有积蓄,两周之前,甚至穷困潦倒,且看上去已没有机会再留在中国继续他钟爱的研究……
记者 陈伟斌 发自天津
研究汉字的美国老头儿
其实理查德以“汉字叔叔”的身份出名,已是去年的事儿了。只是出名后不久,便被更多的出名者湮没了。
今年已经62岁的理查德,用20年时间干了一件让很多中国人都自觉“汗颜”的事:收集6552个汉字,整理出96000个汉字字形——从公元前1400年的商朝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秦汉的大篆和小篆,再到繁体字、简体字的整个变迁过程,甚至还有这些字字音、字义的分析,并将之放到自己创办的汉字字源网上,免费供全世界查阅学习。
为了这些,他和中国人打了40年交道。
1972年,理查德买了张单程机票前往台湾时,他还只是个22岁的毛头小伙,机票钱是从唐人街打工赚来的。此前,这个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保守的基督教家庭的男孩,便注定与众不同:18岁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家出走、注册大学物理学专业却游历整个北美、租住在最廉价的黑人社区、甚至对自己使用LSD(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也正是在这个迷惘期,让他决心学习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也最难学的语言:中文。
中国台湾,是他当时所能到达和接近理想的第一站。
在台湾最初的两年里,之前从唐人街上学来的广东话并没给他帮上忙,学到的中国式文化其实多来源于台湾街头。接下来的22年里,他频繁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也正是那期间,著名学者、研究甲骨文的专家李孝定给理查德取了个中文名,叫“斯睿德”,并在那时拥有了两次并不算完美的婚姻。
1994年,这个原本看上去相当健壮的男子,突然在台湾因为心脏病倒下,并被告知也许活不过一年时,他决心不再拖延——系统的学习书写中文,电子化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为此,电脑工程师出身的他设计了一个程序,还雇了一个中国阿姨花一年时间帮他扫描《说文解字》,而后是《金文编》、《甲骨文编》、《六通书》里所有的字形,整个过程持续了7年。
期间虽然先后做了4次心脏手术,但理查德依旧在坚持学习汉字、收集不同时期的汉字字形加以研究比对,他先后有一万多本中文书籍,花销巨大。虽然后来也卖掉了一些,“但最精华的还都留着。”理查德对此很骄傲。
2001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理查德决定将自己这些成果放到网络上,“汉字字源网”也正是在那时创建起来,那会儿,这个简陋的网站每天都有1.5万的浏览量,还有不少来信,但每年收到的捐款却少的可怜。
为了钟爱的汉字研究,理查德不惜花光所有存款、与第二任妻子分居,甚至当不少家人朋友都认为他疯了时,他满脑子想的却是如何继续研究……
第一次转变发生在2011年1月的一天,理查德的“汉字字源网”被一个中国网友发现并转发到了微博上。那天,“汉字字源网”的点击量高达60万次,随后的几天里,还收到了3万余元人民币的捐款,他第一次见证了中国网络的力量。在此之前,全世界没几个人知道他。
几个月后,一家天津媒体邀请他做了一期节目,至此,他决心留在中国,“我要留在中国,我不要回美国。”
戏剧化的一幕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上演:理查德Facebook上的一位好友在获悉他的窘况后,随即发布了一条求助微博。这条微博暂时拯救了他,以至于他用中英混合“拼音”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了一句其实让他非常抗拒的感慨:“Weibo is the guanxi for people who have no guanxi(微博让没有‘关系’的人变得有‘关系’)”。
而前些日子,他也正好还在研究一个还挺新潮的汉字并做了详细注释:囧。
囧出来的明星“范儿”
8月的天津着实算不上舒适,闷热的桑拿天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好似一个个蒸在笼屉里的包子。
2012年2月,理查德在天津定居下来,对他而言,能继续汉字研究,每周还能定时练习瑜伽和游泳,是极美好的,可惜这美好没能持续太久。理查德原本就已不多的存款花销殆尽,甚至难以支付每月50美元的网站维护费。即便他在网站上挂出了paypal(国际即时支付工具)和中国朋友帮忙申请的支付宝账号,每天浏览这个网站的网民也已稳定在1.5万至2万人,但捐款依旧寥寥。
不得已,他只能从公寓搬出,住进天津大学附近的北五村小区,但房租也不便宜,每月1500元——整个房子的所有配置是一台冰箱、一个空调、一张床和一张桌子,还有积满灰尘的燃气炉。
“这房子不值这个价,一看是外国人,房东就想多宰一点。”理查德的中国好友刘潇坐在理查德的那张略显散乱的床上,床对面的桌子上,一台略显笨重的笔记本电脑几乎24小时开着,房间隔壁就是阳台兼厨房,理查德的衣物都或挂或堆在几个袋子里;冰箱里除了水和偶尔出现的西瓜,平时都空荡荡的,“真有点穷困潦倒的样子。”刘潇一直想帮理查德张罗一个更合适的住所。
对于理查德的窘况,就连小区门口卖西瓜的大叔和小区小卖部的老板都知道,可理查德都是友好的笑着从不接受。
为了维持生计和钟爱的汉字研究,理查德决定做外教。但由于已经62岁,加之其他一些原因,此前鲜有英语培训机构愿意接纳他,于是他只能以做家庭教师的形式做兼职。刘潇说,理查德做家教的收入是每小时100元,但雇主只给80元。“那20块是税,他们帮我交税。”理查德补了一句。
最糟糕的事发生在今年7月31日,理查德被天津出入境管理中心告知必须离开中国。
正当理查德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时,他在Facebook上的网友获悉了这个消息,并将之发布到了微博上——“他为汉字付出一切,目前贫困潦倒,加上签证到期,面临被迫离开中国的困境。他在天津,希望能找个英语教师或翻译的工作,从而能继续在中国生活和研究汉字。”
很快,这条微博被数十万人转发或传播,这让他再次见证了网络的力量:仅一周时间,他的账户上多了两三万元人民币的捐助;小小的屋子里常常挤满了记者、网络公关和应接不暇的采访电话,问题则总是围绕着理查德到底潦倒到什么地步,以及他重复了无数遍的人生经历;英语培训机构也突然转变态度,有的甚至直接带着合同来到他面前。第二天一早,网络上就有了以帮助理查德为题,但却是主要介绍这家培训机构的“新闻”;北京一家翻译公司的老板更是开着车赶到小区门口,堵了理查德三回,不停劝说理查德去他的公司工作,还直接拿出一叠现金以示诚意,让他“注意休息别再接受媒体采访”,并承诺帮他办妥签证的事……
一切都来的太突然,让理查德这个诚实又有些倔犟的小老头顿时有点不知所措,“这些天来看我的人,可能比我在美国生活的小镇上的人还多。”倒是在追问下,他从一个朋友那里知道了“忽悠”的大概意思。
最后的退路
“你说,有什么办法能让理查德一直留在中国?”刘潇现在一直在帮理查德想办法解决签证问题。有时候,他还会开玩笑说能不能让理查德娶个中国媳妇,加入中国国籍,“那样理查德就能有更多时间闷头进行汉字研究了。”
但谁都明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理查德渴望留在中国,但签证的问题,一直让他十分烦恼。
因为他持有的是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此签证只能在中国呆90天。但如果出境一次再回到中国境内,就可获得另一个合法的90天,为此,自从理查德来到天津后,曾前后用这种方式将自己“倒腾”了两次,以此来换取自己呆在中国的时间。
虽然距离下一次“倒腾”还有两个月,但天津市出入境管理中心还是通知他8月15日前必须离境——7月31日那天,当他前往天津出入境管理中心办理一项可以让他再多留30天的手续时,以为说自己在中国有工作(此前曾做过的兼职)会对自己继续留境比较有利的理查德,被出入境管理中心“扣”了护照。按照规定,持旅游签证的外国人是不允许在中国工作的。
好在8月6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理查德带着取证单拿回了护照,并且被告知这是一个误会。
对此,理查德一直忿忿不平,他告诉记者,从一开始他就好多次问那里的工作人员,“他们都给我了错误的信息。”
和中国人打了40年交道,理查德·希尔斯还是没想到,除了汉字以外,自己对于中国的了解,似乎依旧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他很期待,也已经很努力的在适应和融入中国社会。
“15号前我离开中国先去韩国,再回来,那就可以再延续留在中国的时间了。”理查德希望回来后能将旅游签证转换成工作签证,后者能给他一年的逗留时间,但问题是即便现在有很多地方愿意给他提供一份上班时间较为灵活的工作,但超过60岁的外国人是很难被发给工作签证的。
虽然签证的问题目前看来已经解决了,但刘潇还是在担心理查德以后该怎么办。理查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明白,这次虽然有很多人给他捐款,但这种方式在他看来完全不可靠。因而他希望能有人长期赞助他的研究、有自己的助理。
“如果回不了天津,就去台湾。”这是除了不停“倒腾”自己以外,理查德现在唯一能想到的最后退路。而不少获悉理查德状况的人也在疑问,为什么这个一直在传承和发扬中国汉字文化的人,在中国却难有立身之地?倒是理查德一直在向别人解释,中国人没必要因为他在研究汉字而感到“汗颜”,中国人是把文字当工具,他则是兴趣研究,“很多中国人也在研究英语。”
但不管如何,昨天,理查德前往北京参加了5场面试,目前总捐款也超过了8万元人民币,还有签证和护照的问题也解决的差不多了,总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汉字叔叔”研究汉字花光所有积蓄 获捐款8万